
电视在家庭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,具有强大的娱乐性与社交性,那么这篇干货,小编为业主们普及电视的干货,让你们再之后的选购上不会在被误导。
01电视屏幕的各类参数
分辨率
屏幕分辨率就是屏幕像素点的个数,以4K分辨率为例,我国的4K标准只要分辨率达到3480x2160,就是4K,表示横向有3480个像素点,纵向有2160个像素点,整个屏幕有约7516800个像素点。
所以当屏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,分辨率越高,那么能展示的细节就会越多,画面看起来就会越清晰。

这当中就有一个关于真假4K屏幕的知识点了。
假4K屏幕和真4K屏幕相比,清晰度和色准都会差一些。
区分真假也很简单,真4K屏幕是由三原色RGB组成,假4K的屏幕是由红绿蓝白RGBW组成。

为什么RGBW就是假4K,因为这种技术采用的是半像素技术面板,实际分辨率是3480x1080,敢标成4K是因为国内把半像素也认为是一个像素。
怎样观察屏幕像素排列,用手机相机打开微距模式,放在屏幕很近的地方,然后放大焦距,就可以看到像素排列了。

▲ RGB

▲ RGBW
还有一些商家会说自己的电视支持4K视频解码播放,这不一定是4K电视,只能说能播放4K的视频,但不一定是4K的效果。
就像即使你是1080p的屏幕,支持4K视频解码,一样可以播放这个4K的视频资源。
峰值亮度
峰值亮度就是一台电视能显示的最高亮度,峰值亮度越高,就代表画面的动态范围越高,在某些场景下,画面的明暗效果会更好。

屏幕色域
色域是屏幕面板能展现的色彩范围。
一般厂商都会给屏幕标个高色域或者广色域,一般色域参数不低于80%,色域参数越高越好。

背光方式
不同的背光方式,会对画面的对比度有很大影响,目前有两种背光方式,一种是侧入式背光,一种是直下式背光。

侧入式背光的特点是一个光源控制一条线,而直下式背光则是一个光源控制点,可想而知肯定是粒度更小的直下式背光,展现出来的对比度会更精确。不过侧入式背光也有一个优点,就是成本低,同时还可以让电视更容易做薄。

屏幕刷新率
屏幕刷新率就是1秒内屏幕刷新的次数,也是屏幕播放的帧数,现在一般中低端机型的刷新率都是60Hz,也就是一秒钟可以播放60帧。

一些高端机型的屏幕刷新率可以达到120Hz,流畅度可想而知,尤其是运动画面的处理,120Hz和60Hz会有明显的区别。
屏幕材质
现在智能电视的屏幕一般有三种,LCD、OLED、QLED。

LED就是常见的液晶屏,OLED和QLED则不太一样,OLED屏幕采用了自发光材料,不需要传统LED液晶层以及背光层,所以OLED电视可以更加轻薄。
并且OLED单像素发光可以实现明灭。因此可以在呈现黑色的时候直接灭掉,让画面实现更高的对比度。

QLED屏幕从名字来看好像是和OLED屏幕差不多,但其实并不是,反倒是和LCD屏幕差不多,不会自发光,区别是把传统的液晶矩阵换成了“量子点”的结构。
结论就是OLED好于QLED好于LCD。
02 电视画面的各类参数
MEMC运动补偿
运动补偿是智能液晶电视常见的运动画质补偿技术,通过插帧技术处理运动画面,使运动画面更加清晰和流畅。

运动补偿技术在中端以上的机型算是必备的技术了。
HDR
HDR就是高动态范围图像,和普通的对比,可以有更多的细节,更高的动态范围。
这样电视可以看出的细节就会更多,亮的地方也很亮,暗的地方更暗。

但是想要观看HDR效果,不光要电视支持HDR播放,片源也要支持HDR才可以。
屏幕面板要是想支持HDR播放,那LCD屏幕的峰值亮度要超过1000nit,OLED屏幕由于构造不同,峰值亮度超过400nit就能感知到HDR效果。
杜比视界
杜比视界的功能可以有更高级的画质渲染,更绚丽的色彩和深邃的暗部细节。

同样的必须是片源和电视同时支持杜比视界才会有这样的效果。
03 智能电视硬件以及系统配置
SOC
SOC就是电视的芯片,负责处理数据,输出信号。SOC越强,电视的性能越强劲,在播放高画质视频时更流畅。
目前中低端电视用的芯片五花八门,很多都不标注出来,接下来小编教你们如何识别芯片好坏的技巧。

上图说的四核A73,这代表芯片的级别,7开头的要强于5开头的,后面的数字也是越大越好。
一般情况下核心数越多也是越好。

高端电视上,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联发科的芯片,如MT9652等,还有就是华为自研的鸿鹄芯片,性能也很强。
储存组合
运行内存对于智能电视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参数,关系到电视的运行流畅度,如果运行内存够大,电视多年也不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,所以建议选择更大运行内存的电视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不太建议选择2GB以下运行内存的电视,比较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。
储存上,与手机不同,电视的存储空间并不能用来存储照片/视频,只是用来安装和存储软件而已,因此不用过分追求大小,8GB够用,16GB就很充足了。
04 电视尺寸的选择
电视的尺寸是不是越大越好?
电视尺寸大小的选择有一定依据的,一般是根据距离决定的,目前大部分消费者的客厅面积,观看距离为2.5-3m,对应的电视机尺寸比较适合主流40英寸,42英寸这样的规格产品。
如果选择50寸以上的大尺寸电视,可能需要4-5m的观看距离,否则不仅达不到最佳的观看效果,长时间观看也容易视觉疲劳,甚至导致头晕,近视的问题。

另外,卖场部分大尺寸平板电视,促销力度较大的都是上市时间较早的过渡产品,无论是在性能方面,功能方面还是外观方面,与新平板电视相比,都要差一截。
因此业主不如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家庭中主流尺寸的平板电视。
电视的尺寸与最佳观看距离
在选择电视之前,先要测量一下观看距离有多远,选择电视尺寸有一个公式可以供各位业主参考。
最大电视尺寸(英寸)=观看距离(㎝)÷3.736
最小电视尺寸(英寸)=观看距离(㎝)÷6.227

如果对于观影感受特别讲究的话,还有一个较为专业的公式供大家参考,这就要综合屏幕的分辨率去考虑了。
显示器最佳观赏距离、分辨率与屏幕画面高度三者的相关公式:最佳观赏距离(公分)=屏幕高度÷垂直分辨率x3400。

上面的图是专业人士把公式带入各种尺寸、分辨率,并加入日本惯用的“3H,4H,5H”(画面高度的3,4,5倍)做参照,制成的表格。
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几个屏幕分辨率中,1080P和1080I都是分辨率为1920X1080的,区别是P逐行扫描,I是隔行扫描,720P分分辨率是1280X720,480P的分辨率是848*480。

如果业主对上面这些干货有所吸收,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选择到自己心仪的电视。